小麥返青“第一水”千萬不要隨便澆!澆早吃大虧!什么時候澆?
目前,冬小麥陸續(xù)進入返青期。入冬以來,華北、黃淮部分地區(qū)降水持續(xù)偏少、旱象露頭,給冬小麥適時返青生長造成不利影響。那么,小麥返青水什么時候澆好呢?咱們今天就來說一說。
農民朋友要切實抓好春季田管,強化措施落實,促進苗情轉化升級,搭好夏糧豐收架子,為糧食生產穩(wěn)定發(fā)展贏得主動。有灌溉條件的田塊,要因時澆水保苗,落實中耕劃鋤等措施,推廣噴灌、滴灌、壟灌、隔壟交替灌等節(jié)水灌溉技術;無灌溉條件的地塊采取中耕培土、化控增濕等措施,提高作物抗旱能力,減小干旱影響。那小麥返青水應該什么時候澆比較合適呢?下面為大家整理一下相關內容,供參考。
冬小麥返青水時間 影響冬小麥返青的主要條件是溫度。經過鎮(zhèn)壓有利保水、保肥、保溫,能防凍保苗,控上促下,使麥根扎實,麥苗生長健壯。澆返青水要根據不同墑情而定。
一、針對返青情況好的麥田,應適時晚澆返青水。但要避免小麥生長速度過快,造成植株旺長倒伏的問題。
二、對于冬前搶墑播種播期較晚,耕地質量差,或田間失墑嚴重的麥田,以及小麥個體發(fā)育較差、群體小、旱情嚴重的麥田,都應該及時澆返青水。如果一周左右氣溫較高、晴天,日平均溫度在3℃,也可以澆返青水,這有利于冬小麥返青起身,生長成壯苗。
三、對于一般麥田,如果墑情允許,應延遲或不澆返青水,將返青水推遲到起身或拔節(jié)期進行。對于群體小、長勢差或冬前旺長、春季長勢弱的麥田,可以結合澆水畝追施尿素10公斤,澆水后待麥田墑情適宜時及時劃鋤保墑。
四、澆返青水時要嚴格控制澆水量,因為早春晝夜氣溫變化大,加上冷暖氣流頻繁交替,所以以澆小水為宜,不宜大水漫灌,以防一旦有寒流發(fā)生氣溫及地溫太低給小麥造成凍害。
五、在澆返青水時,還要根據苗情而定。對于冬前適期播種的麥田,由于地力不足造成分蘗少、穗數不夠的(冬前每畝總莖數50萬左右),可澆返青水,并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7.5-10公斤、5-7.5公斤的硫酸鉀或氯化鉀,以促進早春小麥分蘗,盡可能爭取較多的穗數,為豐產打好基礎。
晚播麥及總莖數70~90萬的壯苗或90萬以上的偏旺苗肥水充足一般不澆返青水,以中耕松土、保墑增溫為主,把春生分蘗壓到最低限度;冬前旺長的麥田因冬前生長量大消耗肥水多,而又未冬灌,田間墑情差,早春遭遇倒春寒易導致死苗,也應注意及時澆返青水。 六、澆水和地溫有關系,3月份前后,小麥剛剛返青,溫度還上不來,地溫低,不利于小麥生長。如果這時候澆水、就會降低地溫,這樣小麥返青慢,對小麥今后生長是不利的。此時的主攻方向是劃鋤土壤,提高地溫,澆水應適當推遲到春分前后進行。 總之,澆返青水要因地、因苗制宜,切忌盲目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 早澆水減產,適當晚澆“好上加好”,即可“白撿糧食”,又可抗病抗倒能力提高,除非你家麥田受旱“不得不早澆”的特殊情況之外。
為什么這樣說呢?主要依據是3點:
小麥的根系在越冬前已經生長到50-60厘米,因此擁有足夠的抗旱和抗凍能力。晚一點澆水,特別是在春季,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,可以顯著提高小麥的產量。實驗表明,對于3個小麥品種而言,早澆“返青水”會導致更大的減產幅度,相比之下,推遲澆水20天澆“起身水”會減產68斤至82斤,而推遲30天澆“拔節(jié)水”則會減產122斤至150斤。
因此,可以得出結論:在春季,只要干土層厚度不超過3厘米,推遲澆水并晚一點施肥可以提高小麥的產量,相當于“白撿”一樣。此外,一般小麥的“春一水”都會結合追施氮肥,尿素是最省錢且效果最好的。小麥的氮需求量在起身前僅占總需求量的17.05%,但在抜節(jié)期至孕穗期達到高峰,需氮占總需求量的63%。晚一點澆水和施肥可以減少無效分蘗,提高小麥的抗病和抗倒伏能力。
為了實現晚澆“春一水”,建議大家有條件的盡量做到三點“小絕招”,幾乎等于白撿上百斤糧食哦!
?
(來源:化肥農藥助手)